矿业法治网
用户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矿业管理

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霍州煤电集团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庞庞塔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的批复

时间:2021-04-08 20:35:57      作者:佚名    来源:山西煤矿安全监察网

  霍州煤电集团吕临能化有限公司:

  按照《国家安全监察局办公室关于委托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审查庞庞塔煤矿安全设施设计的函》(煤安监司函办〔2020〕143号)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6号、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1号修改)、《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AQ1055-2018)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安全技术规范相关规定,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专家组对《霍州煤电集团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庞庞塔煤矿安全设施设计》(以下简称《安全设施设计》)进行了审查,之后设计单位按照专家组的审查意见对《安全设施设计》进行了修改完善,编制了《安全设施设计》(修改版),经专家组复审并提交了《霍州煤电集团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庞庞塔煤矿安全设施设计》(修改版)和审查意见。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安全设施设计》(修改版)设计内容。请建设、施工单位在下一步建设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施工中如发现设计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立即停止施工,按规定变更设计内容并经审批后再组织实施。本次审查仅限于开采采矿许可证范围内+200m以上5、9号煤层安全设施设计。

  二、请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落实各自安全生产责任。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负总责,并将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修改版)及时送达施工、监理等单位,协调组织有关方面按规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加强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确保各项建设工程符合安全标准,保证施工安全。

  三、本次《安全设施设计》(修改版)中矿井设计可采储量765.45Mt。按设计生产能力10.00Mt/a,矿井服务年限54.7a。

  1.开拓采掘方面:矿井采用斜井、分区开拓方式,井下分为南北两个生产分区。移交生产时共布置8个井筒,其中新凿4个井筒,分别为位于工业场地内的主斜井、一号副斜井、二号副斜井、位于程家塔风井场地的程家塔回风立井;利用南区已有的4个井筒,分别为位于南区辅助工业场地的三号副斜井(原副斜井)、进风斜井(原主斜井)、进风行人斜井和吉家庄风井场地的回风立井。

  根据通风需要,后期增加3个风井井筒,在三采区上山上部,增加1个北翼回风立井为三、四、二二采区服务;在九、十采区的中部,增加一对枣林进、回风立井,为九、十、二四采区服务。

  井田划分2个主水平、2个辅助水平。一水平标高为+750m,二水平标高为+200m。在+750m水平井底车场附近沿井田中部南北方向布置+750m水平胶带大巷和辅运大巷,在+750m水平大巷两侧沿煤层倾向布置五组采区上下山巷道,巷道均采用三巷制,分别为沿煤层顶板布置胶带、辅运和回风巷。井下共划分为15个采区,其中一水平布置7个双翼采区、4个单翼采区,二水平布置3个双翼采区、1个单翼采区。采区内先采5号煤层,后采9号煤层。后期接续采区若含5上煤层,则5煤与5上煤层合并开采。开采范围内均采用下行开采。采区接替顺序按由近而远,由浅至深安排。

  一号副斜井井底设+750m水平井底平车场,三号副斜井井底设+910m辅助水平井底平车场。+750m水平井底车场主要布置有中央变电所、中央水泵房及水仓、急救站、消防材料库、井底永久避难硐室及爆炸材料库等硐室;+910m辅助水平井底车场主要布置有一、二号变电所、水仓及泵房、煤仓、消防材料库、充电硐室、七采区永久避难硐室及南区轨道暗斜井提升机房等硐室。主斜井井底设有一、二、三号井底煤仓及装载硐室和煤泥沉淀与清理平巷;二、三号煤仓上口之间布置有井下矸石智能分选硐室。

  5号、9号煤层均采用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移交生产时井下布置两个生产采区,分别在北区的一采区5号煤层和南区七采区9号煤层各布置1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矿井共配备7个掘进工作面。每个采区内仅有两个煤巷综掘工作面,采区内采掘比均为1:2。

  2.通风及瓦斯防治方面:矿井采用分区式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移交生产时北区主斜井、一号副斜井、二号副斜井进风,程家塔回风立井回风;南区三号副斜井、进风斜井、进风行人斜井进风,吉家庄回风立井回风。程家塔回风立井选用2台对旋式轴流通风机,吉家庄回风立井利用已安装的2台对旋式轴流通风机。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掘进通风方式采用机械压入式通风。矿井反风方式采用风机反转反风。设计了通风设施,防止漏风和降低风阻的措施。

  3.矿井粉尘灾害防治:采用井下综合防尘系统,井下设有完善的消防洒水系统,采用喷雾洒水、定期冲洗、煤层注水和个体防护措施。井下电气设备采取防爆措施、隔爆措施。

  4.防灭火方面:采用注氮为主、灌浆为辅的综合防灭火系统,南、北区分别选用一套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机电硐室均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机电硐室及采掘工作面均选用矿用防爆型设备;井上、下均设有消防材料库;井下所有电缆均选用阻燃电缆;针对外因火灾制定了防灭火措施。

  5.防治水方面:采掘工作面实行有掘必探、先探后采的原则。建立水文动态观测系统,在+750m水平井底车场设置矿井主排水系统,在一采区上部及+440m辅助水平建立辅助排水系统。井下中央水泵房选用5台矿用耐磨多级离心泵,沿主斜井敷设3趟无缝钢管排水管路。同时在中央水泵房设置应急排水系统,选用2台矿用隔爆型潜水泵,沿主斜井敷设1趟无缝钢管,沿钻孔敷设1趟无缝钢管,应急排水系统由地面控制。一采区水泵房选用3台矿用耐磨多级离心泵,沿一采区上山敷设2趟矿用钢塑复合管排水管路。+440m辅助水平水泵房利用已有4台矿用耐磨多级离心泵,沿南区辅运暗斜井和+750m水平南翼大巷敷设2趟无缝钢管排水管路。

  6.供电和信息化系统方面:工业场地建有一座110kV变电站,矿井南区辅助工业场建有1座35kV变电站,矿井北区井下采用10回10kV高压电缆供电,北区井下设中央变电所、+750m水平南翼一号胶带大巷机头变电所、+750m水平南翼二号胶带大巷机头变电所、一采区变电所。矿井南区井下采用6回6kV高压电缆供电,南区井下设一号变电所、二号变电所。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供电采用“三专两闭锁”和“双风机双电源”方式。

  矿井选用一套全矿井信息与自动化系统,采用PRAN(4G/5G无线网络)万兆控制环网、万兆视频环网、千兆安全监控环网和大数据技术手段, 将矿井各生产、安全子系统全部接入安全生产管控一体化平台,对全矿安全生产进行实时监控,各种数据全面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智能感知、分析、决策、信息融合和信息发布,对变电所、水泵房等实行智能化无人值守。

  7.提升、运输及空气压缩设备方面:主斜井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带宽1600mm,采用头部双滚筒四电机驱动方式(1台备用)。另一侧安装1套单向循环式架空乘人装置。一号副斜井装备1部双滚筒单绳缠绕式提升机。二号副斜井装备2套架空乘人装置。三号副斜井利用已有的1套双滚筒单绳缠绕式提升机。进风行人斜井利用已有的架空乘人装置。

  井下煤炭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连续运输方式,采用带宽1400mm带式输送机。井下北区和+750m水平南翼辅助运输大巷采用齿轨卡轨车运输,南区维持现有绞车运输方式,井下人员采用架空乘人装置运输。

  北区工业场地压风机房选用4台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南区吉家庄风井场地压风机房利用已有3台螺杆式空气压缩机。

  本次设计还对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矿井救援、保健与安全培训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设计。

  四、请建设、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加强以下工作:

  (一)加强矿井通风瓦斯管理、安全监控等工作。要加强矿井通风瓦斯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安全设施设计》(修改版)施工;应不断完善和优化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应及时测定煤层瓦斯相关参数,掌握瓦斯赋存和涌出规律,优化和完善瓦斯抽采等治理措施。要切实做好安全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维护、使用等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监控系统稳定可靠,发挥作用,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矿井防治水工作。按规定设置防治水机构,配备相应人员和必要的设施设备,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加强水文地质工作;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积极采用物探、钻探、化探等综合探测技术,进一步探查采空区积水情况,并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积极开展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尤其要加强对采空区采掘前以及地质构造复杂区域的探查,按规 定留设防隔水煤柱,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水措施,防止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要严格按照《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要求,及时进行煤层及顶底板冲击倾向性鉴定、冲击危险性评价,根据鉴定和评价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四)强化防灭火工作。注重预测预报,按规定配备防灭火材料,严格落实防止煤层自燃发火的各项措施,保证矿井防灭火系统发挥作用;加强电气、提升运输设备的管理,严防失爆和着火,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消除外因火灾。

  (五)加强粉尘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喷雾洒水与隔爆等设施符合要求、防尘供水系统正常使用;按规定实施有效的防尘措施,确保各作业地点粉尘浓度符合规定。

  (六)切实加强安全基础工作,严格按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做好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全面提升矿井安全保障能力。


原文链接:http://www.sxsafety.gov.cn/articles/ch00083/202010/7d472249-add8-4ce6-8912-3abb677c99e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