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雁门关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雁门关段(含白草口长城)(第五批国保)时代:明地址:代县城北20公里白草口雁门关村南200米
又名西陉关,是明代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内三关。据清乾隆《宁武府志》载,旧关在雁门山上,明洪武七年(1374年)移至今址。明万历二十五年(1579年)、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现存雁门关为明代所筑。
雁门关关城,周长1公里余,由关城、瓮城、围城三大部分组成。墙高10米,石座砖身,内为夯土,开门三重,即东门、西门、小北门。东门即天险门,石座砖券,额匾书刻“天险”二字,门上有楼,为雁楼。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墙垣设垛口,门洞内原有板门一道,青石板铺路。雁门楼是驻守官兵巡察、了望、休息的场所。
西门即地利门,石座砖身,额匾书刻“地利”二字,门楼为杨六郎祠,已毁。小北门即瓮城城门,石券门顶,门额书刻“雁门关”三字,门两侧砖嵌“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对联一副。
围城随山势而建,城周长约10余里,墙为石砌。围城南端分接关城东西两翼,围城城墙沿东西山脊向北延伸至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围城城门,门上有楼曰宁边楼,已毁。围城门外接石拱关桥连通关道,关外依次设大石墙3道,小石墙25道。石墙为围城屏障。
天险门外建有靖边祠,祀战国名将李牧。山门前石砌平台上配设石旗杆、石狮各一对,正中左右各有踏朵台阶,皆配有石雕石栏板。山门左右配建的钟楼、鼓楼、前院两侧的厢房、过殿、后院的大雄宝殿已毁。1997年重建大雄宝殿,祠内存有清代碑刻15通,其中李牧碑1通。
白草口长城,又名猴岭长城,为明代建筑,全长5033米,高6至8米,底宽5米,顶宽3米,每120米建戌城一座,并置烽火台、敌楼,隘处置堡寨、凿壕堑、设暗门。白草口长城东西延伸与外长城相连。
此外,雁门关还有铁裹门、关陵、关署、东城兵盘、西城兵盘、点将台、兵洞、石头长城、六郎城、烽火台、新广武、广武古城等60余处遗址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