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经济贡献率达14.5%,货物吞吐量突破3.3亿吨
福州港,劈波斩浪向深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港口连海陆,舟楫泛五洲。开埠以来,福州港奋力擘画向海图强新篇章,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深水大港,成为福州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市的基础性保障和先导性平台。
福州港内,连绵的货船、繁密的航线、火热的园区唱响同一支交响曲。海洋经济从这里起航,走向世界。
港产城联动 万业云集
城市越“外向”,经济越活跃。港口究竟对一座城市有多重要?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北达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发展报告(2024)》,提出了港口经济贡献率的概念。
该报告显示,2023年福州市港口经济增加值约1875亿元,对福州GDP贡献率达14.5%,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评级为B级,在全国59个海港城市中排在第13位,高于省内厦门、泉州等其他沿海城市,港口经济增加值超过A级的天津、青岛。不难看出,福州向海发展的本领正在不断增强。
历经沉浮,迈入“大船大港”时代的福州港,集聚发展航运、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海洋经济领军企业,临港产业在全球贸易和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愈加凸显,价值链持续向上游攀升,不断刷新纪录——
全球最大单套年产10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在中景石化投产,在行业内首次实现设备及配件国产化率超99.5%,创造了10个全球、全国首台套设备;
全球量产最长风电叶片在江阴港区出口,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从“跟跑”跨越到“领跑”;
3998辆“福建造”汽车出海,创下江阴港区单航次整车出口量新高,新能源年度整车出口突破万辆……
以港为桥,经略海洋。沿着逶迤的岸线,福清江阴万华集团、连江申远新材料、连江港电储一体化集群、罗源钢铁产业集群等,串起了临港经济带,助力一艘艘千亿产业“航母”加速远航。
港航贸一体化 万船来埠
福州港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避风补给点和开泊港,见证了商贾云集的海洋贸易盛景。
眼下,在福州港江阴港区,6号、7号泊位扩能二期项目进入了冲刺阶段,争取年底竣工投产。6号、7号泊位投产后,将由原来2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提升至20万吨级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由80万标箱提升至96万标箱。届时,它们将和1号至5号泊位共同组成省内规模最大的单体连片经营集装箱港区。
码头扩能增效,是福州打造国际深水大港的重大举措之一。截至2023年底,福州港共建成生产性泊位176个,其中5万吨级以上泊位39个,总通过能力2.09亿吨。江阴港区最大可靠泊1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最大可靠泊30万吨级散货船,“南集北散”港口战略格局基本形成。
要打造超级大港,努力远不止于此。秉持港航贸一体化发展,福州市积极出台航运业扶持办法,加大力度拓展丝路海运、海铁联运、“散改集”业务,引导港航贸相关各方拓码头、开新线、完善集疏运体系。港口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向好,码头泊位、靠泊轮船吨位、装卸作业速度、单小时作业量都一次次刷新纪录。
2023年,福州港交出亮眼“成绩单”——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3.3亿吨,居省内第一位、全球第十七位;集装箱吞吐量368万标箱,居全国第十五位,增速处于全国沿海港口前列。
可持续发展 竞逐一流
“码头的桥吊、门机、轮胎吊以及叉车都是电动设备,通过‘以电代油’,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和零排放,平均一个标准箱能节省0.86千克标准煤。”站在零排放全自动零碳码头——福建融港码头,公司技术主管王磊自豪地说。
位于江阴港区8号、9号泊位的融港码头,是福州港首个零碳码头。在这里,闻不到以往港口常有的柴油味,而且换电小车会根据指令,背着换电柜来回奔忙为设备换电,现代化港口形象跃然眼前。
不仅是码头设备,靠泊的待机船舶也逐渐从“烧油”改为“吃电”。近年来,福州港港口岸电使用接电量大幅增长,2023年完成岸电接电量120万千瓦时,比增69%;今年上半年岸电接电量完成107.78万千瓦时,比增122%。
在港区的福港集箱数智中心,则是另一番神奇的景象——轨道吊操作手郑文清通过远程遥控后方堆场的一台轨道吊,将集装箱“丝滑”吊装出场。“这套设备让操作员的作业效率起码提升一倍,一个人能监管6台轨道吊,省心又便捷。”郑文清说。
自动化轨道吊、智慧港口可视化管理平台、Citos生产操作系统、全国港口首台5G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福州港核心港区,江阴港区积极投身智慧港口转型升级,生产作业迈向“智慧闸口+智能码头操作系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5G智能传输”的自动化时代。
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需要建设一流的世界港口。站在竞逐深蓝的全新航道上,福州港将一路劈波斩浪、乘风前行,让更多“中国造”“福建造”走向海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