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向高攀登”、新兴产业“向新发力”、未来产业“向前而行”……金秋时节的榕城,工厂车间机器不停运转,科研院所人员埋头研究,折射出有福之州的创新动力和产业活力。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积极鼓励支持创新”“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
福州牢记嘱托,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赢得未来的“关键一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勇攀高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十四五”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超过5个万亿城市,2023年达1.29万亿元,排名全省第一、全国第十八、省会城市第八。
恒美光电偏光片生产线。
向新而行 动能澎湃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大海中强劲涌动的新浪潮,各地都在加快绘制向“新”而行的“路线图”。在福州,新质生产力描摹的未来,正疾步赶来!
地面之上,“聪明的车”驶上“智慧的路”。点开“萝卜快跑”小程序,确认出发点和目的地后,很快一辆头顶激光雷达的网约车便稳稳停在路口……在福州新区,随着多辆无人驾驶出租车进入示范应用阶段,市民可在已开放的鼓石路、砥砺路、朗山路等52条道路、共26平方公里区域内通过“萝卜快跑”小程序一键叫车,体验自动驾驶服务。
苍穹之下,低空经济蓄势腾飞。不久前,福建首个“定制化海上生鲜无人机安全速达”应用场景在连江启用。这意味着,福州大黄鱼首次实现“打飞的”,50分钟内从连江深海“飞”到福州市区。
数字赋能千行百业。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开启了一场影响深远并持续至今的数字化转型变革。2014年11月、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闽考察,都深入福州数字经济企业调研,勉励福州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福州牢记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全力以赴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2023年,福州数字经济规模突破71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5%。全市数字经济核心领域创新企业144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如果说“数字”让千年闽都焕发新光彩,那么海洋则赋予了这座城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4年是“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提出30周年。30年前,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极具前瞻性地提出“海上福州”战略,在我国沿海城市率先吹响“向海进军”的号角。如今,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福州海洋经济如同一艘巨轮,在波澜壮阔的海洋上乘风破浪,挺进更广阔的“深蓝”,驶向更繁荣的未来。
10月12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正式下线。这款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研制的机组,不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更是中国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技术快速进步的最新成果。
“全球最大”背后,是福州人不断加快的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成为“海上福州”建设有力的注脚。多年来,福州不断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渔业产业以及全球化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渔业、临港产业、滨海旅游等“蓝色经济”迸发澎湃动力。2023年,福州海洋生产总值325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水产品产量307.5万吨,位居全国第二;渔业产值691.8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前不久,福州市召开加快建设“海上福州”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当前,全市上下正怀着特殊感情、带着特殊责任、扛起特殊使命,坚定不移向海进军,奋楫扬帆耕海谋强,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
聚链成群 集群成势
龙头舞动产业链,是福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放眼福州,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热潮加速从龙头企业涌向产业链企业。
从“做一根尼龙绳”起步,恒申集团四十载坚守实业,以产业链为纽带,上下延伸突破,打破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供应商,拥有不可替代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
恒申集团董事长陈建龙说,创新“链式发展”是恒申成功的秘诀,“纵向上,集团建链延链,在业内率先打通上下游8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横向上,在省内首创‘政府+企业’管理模式,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尼龙6+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
身处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园区标准化建设的承载,离不开上下游之间的协同。位于福州(长乐)国际航空城的福米恒美产业园里的恒美偏光片智造工厂内,一片片薄如蝉翼的偏光片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然后包装成箱运往全国各地。“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业绩逆势增长,销售量同比增长47%,营业额也大幅增长。”福州恒美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制造中心总监李曜任说。
在新型显示产业链全景图中,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由上游装备和材料产业、中游面板制造产业、下游显示终端产业组成。此前,新型显示产业链中,下游已集聚京东方、冠捷电子等龙头企业,但上游环节仍处于空白阶段。
偏光片是显示产业中具有高附加值的上游环节。福州市用活产业基金,通过专项投资,协同国内偏光片龙头企业恒美光电股份公司,在福州新区设立全资子公司——福州恒美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导入两条世界先进的2.6米宽幅偏光片生产线,补上了福州新型显示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
“引进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一条产业链发展。”福州(长乐)国际航空城管委会主任陈禺说,在产业园内,已经就地整合偏光片原材料、偏光片贴合、显示模组、显示终端等领域的20多个上下游企业,延伸出一条完备的新型显示产业链。
产业集聚优势显现,基于谋划。为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福州改变传统“广撒网”的产业发展方式,实施产业链链长制,锻造优势长板,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夯实产业链基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优化升级,实现集群能级跨越。
聚链成群,协同发力。如今,6大千亿级产业、19家百亿级企业、217家行业龙头企业、45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福州这片创业沃土上汇聚、蝶变、起舞。在恒申、京东方、万华、中景等链主企业带动下,福州市实现“锦纶6”、平板显示、聚氨酯、聚丙烯等产业链完整布局,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6%,创历史新高。
创新驱动 引领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福州如何担当作为?近年来,福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城”专项行动,持续推进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科创走廊建设,开启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2021年8月,福州启动科创走廊建设,明确“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总目标,打造国内一流科技创新集聚地。2023年12月,福州科创走廊建设全面超额完成三年建设目标,形成“一城四区、十片多点”科创走廊空间格局。
福州不断深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建设,发挥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大产业集聚,推进相关产业进园、连片、串点、成廊,深度推进产城融合,产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协同创新体系崛起于闽江两岸。
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研究和生产的重要桥梁,那么如何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壁垒,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福州着力推动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组织开展“揭榜挂帅”项目,加快重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截至目前,福州市共发布四批市级“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已实施市级“揭榜挂帅”项目34项,支持资金5900万元,实现“产学研用”全流程各链条有机结合和高效运转。
规模化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系统研发及示范、大型海上风电塔筒防腐材料开发及应用研究、温排水降温制淡及余热综合利用……不久前,福州市成果转化直通车“开”进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
福州市还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开辟科技成果高质量发展的“高速路”;开展走进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直通车”推介活动,推介可落地转化科技成果94项;依托“福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APP,汇聚3934项科技资源、264项技术需求,极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站在新起点上,福州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