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攀枝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决扛起耕地保护重大政治责任,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多措并举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攀枝花市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2021、2022年荣获全省先进单位,2023年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在全省“首考”中获优秀等级。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耕地保护责任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党的领导落实到耕地保护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作为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推动市、县(区)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压实县(区)党委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严格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推动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奖惩。深化贯通耕地保护协作工作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组织等部门和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机关的协作配合,以“零容忍”态度加大对违法违规占用和破坏耕地行为的打击力度。
严守耕地红线,落实耕地进出平衡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严格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耕地保护目标77.40万亩,其中,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2.54万亩。发挥规划指导约束作用,严格项目选址和用地预审,从源头上减少耕地占用。积极配合自然资源厅组织编制《安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为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打造天府第二粮仓提供规划支撑。
二是积极补充耕地。以“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为基础,严格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充分调动农民和基层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有计划稳妥推进历史流出耕地恢复补充。全市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共12个,预计新增耕地约0.6万亩,目前正在开展项目验收。稳妥有序推进历史“不合理”流出耕地整改恢复,近3年全市耕地“净流入”累计达1.56万亩。
三是挖掘后备潜力。全力抓好《四川省安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2022—2035年)》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县(区)推动山上耕地逐步调整到山下,果树苗上山上坡,将河道湖泊内的不稳定利用耕地逐步调出,确保调整后各地类的面积基本稳定。深入挖掘后备耕地资源,全市可新增耕地潜力12.53万亩。其中:残次林和低效园地整理新增耕地12.30万亩、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新增耕地0.23万亩,可补充恢复耕地22.99万亩。
四是严控耕地流出。及时更新全市临时用地管理和审批制度,规范临时用地占用行为。建立健全全市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工作机制,以“耕地卫片监督、耕地动态监测、土地卫片执法”为技术手段,持续开展非法占用耕地建房、挖湖造景、超标准建设绿化带或绿色通道等“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专项清理,及时查处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全市2021—2023年卫片存量违法用地涉及耕地759.09亩,截至目前,已整改到位699.16亩。其中:2023年土地卫片“非农化”违法用地涉及耕地89.59亩,已整改到位62.57亩。
持续推行田长制,树牢耕地保护意识
一是成立市、县、乡三级田长制办公室,不断完善2416名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和村级网格员“4+1”田长责任体系,基本实现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建立完善市、县级田长制运行规则、巡田工作等7项制度,规范设置公示牌301个,实现各级田长责任信息公开。
二是积极探索推行“先锋护田”示范引领,选择部分乡(镇)作为试点,建立党员示范引领巡田工作责任区,开展党员示范引领巡田工作培训宣传,合力构建党员示范引领巡田工作先锋岗,推进乡(镇)、村基层田长履职尽责,把田长制建设与基层党建同安排、同部署。持续开展耕地动态变化监测,2024年各级田长巡田里程累计达37万公里,有效推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加强业务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耕地保护政策,引导树立严格耕地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巡田、守田、护田”,自觉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李雪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