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野 新希望
在“县强、镇兴、村富”中打造城乡融合泉州样板
2024年上半年的泉州经济成绩单里,有两个“快于”富有深意: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7个百分点。
这背后,是泉州广大农村发展潜力的激活,是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是城乡收入比的进一步缩小。
乡村振兴战略中,泉州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超45%,赋权经济发达镇事权近6000项,激活了农村沉睡的资源,也带来丰厚的收益。数据显示,全市茶、果、菌、菜、畜等10个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诞生2个农业产业“百亿强县”、15个“十亿强镇”和24个“亿元强村”。
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融合的更高要求,泉州将田野更新,将希望更新,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发力,力求全面振兴——
市统筹,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四大行动”,聚力实现“县强、镇兴、村富”的城乡融合新样板,泉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70%;
县突破,强化党委政府“一线指挥部”作用,系统谋划全流域、整区域推进田园风光建设,10个“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示范片区成为县域综合示范的新抓手;
镇问路,在全省率先探索以整镇推进为主战场,按照“农业生态型、城乡融合型、工贸带动型”差异化推进,构建“强镇引领、以镇带村、连村成线、村兴民富”的新格局;
村串联,14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扎实推进示范创建重点任务,启动美丽田园建设整村推进,形成“培育一批、影响一片”的新辐射。
全市谋划,下好“大棋局”,城与乡成为发展共同体
立政之本则存乎农,推进现代化发展,要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局”。泉州以全局谋一域,以政策促行动,以规划推建设,以改革助发展,让城与乡成为协调发展的共同体。
系统推进,靶向施策。泉州先后出台《泉州市2024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泉州样板的实施意见》《泉州市“抓项目促发展”乡村振兴专项2024年行动方案》《泉州市2024年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千亩良田”示范片建设实施方案》等8份政策文件或工作方案,从源头厘清发展思路。示范村梯次创建行动、示范线整合提升行动、示范镇整镇推进行动、示范片区融合发展行动等“四大行动”,美丽河道、美丽田园、美丽村庄、美丽经济等“四美”工程,在城乡同步推进,重点任务和项目有清单、有抓手。
全域规划,优化空间。为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融合,泉州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镇村等空间布局的统筹,构建“三带多支点”(区域功能集聚带、沿海战略发展带、北部战略辐射带)新型城镇化布局。当下,7个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通过省政府审批,1227个实用性村庄规划获批复,2046个村庄分类工作完成,泉州在调整优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空间布局中,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深化改革,释放动能。农业农村改革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泉州落地全省首个农村产权流转全程电子化“一网式”交易平台,构建了以市产权交易中心为主体、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统一市场体系。推进晋江市、德化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全国试点工作,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最大化。率先在全省出台农村村民集中建房工作的实施意见,解决部分村民住房无地可批的问题。首创“粮—菜”轮作旱稻生产模式、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为赋能土地提供了更多样本和实践经验。
县域统筹,走好“特色路”,全力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县域一头连着城、一头带着乡,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单元,也是以城带乡的第一线。泉州有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安溪5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县域经济充满活力,为城乡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打造具有县域风貌的标杆片区,推动“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示范片区建设,成为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泉州出台“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2024年行动方案以来,系统谋划10个示范片区,建立晾晒比拼考评制度,目前已实施项目137个,完成投资8.68亿元。10个县(市、区)、106.1公里河道、4.77万亩耕地、64个村庄,在这场比拼中全力打造县域综合示范样板,各美其美、各领风骚。如今,漫步南安市水头镇朴一村南港农业公园道路两侧,流水潺潺,果蔬琳琅,生态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这是南安市“一县一溪一特色”项目“稻梦空间”节点的核心区。不远处的大盈溪流域田园风光建设项目,则以“一廊两核十村十点”为空间结构,串联起沿线万亩“美丽田园”和10个“美丽村庄”,全域“美丽经济”串点成线、蝶变成景。
走好县域特色路,为产业振兴拓展了空间、催生了活力。石狮立足城乡高度融合发展、城市化水平高的优势,推行“四五六”全域共富模式,实施“构建共同富裕先行区”擂台大比拼活动,形成“全域一体、强镇引领、融合发展、村兴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格局。“一城三山半面海”的惠安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通过盘活农用地、建设用地和低效用地,打造“山线”“海线”“红线”3条农旅融合示范带,实现区域产业发展、景观风貌连片提升。
从晋江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石狮构建共同富裕先行区,到南安创建全域和美乡村,安溪打造新型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从惠安深化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创建,永春创建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到德化打造“环戴云山”绿色经济产业区域联盟……富有特色的县域发展之路,正撬动城乡齐头并进。
整镇推进,紧抓“牛鼻子”,搭建城乡互补的新桥梁
乡镇上连县、下带村,内聚要素、外拓市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枢纽,是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
泉州在全国率先提出“乡村振兴整镇推进”重大举措,133个乡镇按照城乡融合型、工贸带动型、农业生态型分类培育,搭建城乡互补的新桥梁;制定“五好”评价体系,构建“强镇引领、以镇带村、连村成线、村兴民富”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产业的“大集中”,带来了人口的“大转移”。作为城乡融合型城镇,德化县浔中镇立足“大城关”,试点推行以镇带村、村级抱团的“镇级国企+强村公司”发展模式,实施“连片带富”“百万村财”专项行动,产业集聚效益逐步凸显。据统计,自1978年以来,德化县城区常住人口从不足1万人增加到26.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8.8%,城关建成区面积从不足1平方公里扩大到30.8平方公里。
如何探索以工贸带动经济发展的道路,石狮市祥芝镇给出了“一港两湾三园区”的发展思路。全镇立足海洋经济基础和工贸内驱优势,打造“一港两湾三园区”,以工贸带动强劲内驱,形成集修造船、海洋捕捞、水产品交易、冷冻、加工以及海洋培训为一体的渔业产业链,“工贸+渔旅”融合的“2+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总产值达30.87亿元,海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万元。
行走在南安市蓬华镇街道上,与一座巨型脐橙造型的“橙堡”不期而遇,“橙色风暴”正吹遍小镇的山头果园、道路街巷和千家万户……近年来,蓬华镇细作山区农文旅,立足“农业产业强镇、生态旅游名镇”发展定位,深耕“三美五换”,以“蓬橙+”项目包为抓手,探索以项目共建富美产业、从细节打造秀美风光、用共治建设和美乡村的创建路径,串起绿色产业链,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高质量发展。
从2021年出台《泉州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的指导意见》至今,经过三年的积累,泉州市整镇推进乡村振兴模式愈加成熟。目前,30个整镇推进创建乡镇共实施项目361个,完成投资20.24亿元;40个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完成投资46.78亿元,13个镇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名单。
乡村示范,创建“辐射带”,实现城乡集体个人双向奔“富”
“一子落”才能“满盘活”,“点”上开花,让示范引领集聚动能。泉州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和“和美海丝侨乡”建设,坚持“以点串线、以线成带、以带促面”,聚力打造示范带,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走具有泉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泉州乡村振兴“十大行动”明确了121项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及8个牵头市直部门,推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共实施项目576个,完成投资3.3亿元,46条乡村振兴示范线共实施项目269个,实现投资3.88亿元。
迈向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生态宜居、农旅融合、乡村善治、一村一品、传统村落、民族团结、乡建乡创、和美侨乡、美丽海岛……全市14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不断摸索乡村共富新路径,依托资源优势,确定主导产业、融入多种业态,拥有200多个各类主导产业,实现年总产值超20亿元,村集体经营总收入达1.37亿元,“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美好图景愈发清晰。
立足地方特色,乡村的土特产也能结出“致富果”。在惠安县崇武镇五峰村,当地打响鱼卷金字招牌,采取龙头产品拉动模式,大力推动崇武鱼卷的生产、加工和销售,通过鱼卷产业关联海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带动周边农户380多户,实现项目区内农户人均收入在3万元左右。拥有500多年漆篮文化的永春县仙夹镇龙水村,通过做强漆篮产业,发展特色文化研学,做活乡村旅游,带动380多人家门口就业,推动漆篮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并培育各级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十名。
凝聚社会力量,绘就共富“同心圆”。“将自己的余生和最优秀的作品留给故土,留给泉州。”安溪县金谷镇,雕塑家陈文令自费出资建设集旅游观光、运动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乡村艺术公园金谷溪岸,“网红效应”成功转化为“网红经济”。晋江市溪边村,全国政协常委、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先后捐赠1.25亿元用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全村人住上了“小别墅”;推动溪边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盘活所有土地,有效实现村民、村集体双增收。
据统计,泉州引导组建128家“强村公司”,实施864个村企合作项目,去年新增百万村财村112个(总数达325个),全市建制村村财均达20万元以上。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城乡供需循环越来越通畅,新时代的农村充满希望,城乡融合的泉州样板写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