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法治网
用户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矿业发展

昔日污水汇集地,今朝白鹭立清滩——克拉玛依市古海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实践

时间:2024-08-17 00:48:49      作者:佚名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说明: IMG_257

  近年来,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防沙治沙、森林草原保护、水土保持、矿山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综合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生态保护修复优秀案例和典型经验。

  在第2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新疆自然资源”公众号现推出“新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栏目,将相关典型案例予以推广,供各地学习借鉴。

  

说明: IMG_258昔日污水汇集地今朝白鹭立清滩
——克拉玛依市古海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实践

  摘要

  “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意思,是世界上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被喻为“共和国石油长子”“中国石油工业的西圣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克拉玛依市累计投入超百亿元用于生态文明建设,为筑牢我国西北边陲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克拉玛依市成为自治区首个地市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克拉玛依古海位于中心城区南部低洼地带,是城市雨水、生活污水汇集处,因区内采矿活动造成土地损毁、植被破坏、生态退化,变成了城南“臭水坑”。2012年起,克拉玛依启动实施古海湿地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先后开展废弃工矿地生态治理、再生水储存回用建设、蓄水植绿、公园基础设施完善等工作,克拉玛依最后一处“疤瘌”被消除,蓄水多年的古海生态公园内,零星分布的大小水域被芦苇、红柳、梭梭等灌丛包围,形成了以水景和植物景观为主的城市生态景观风貌,不仅成为野生动物栖息的乐园、徒步和骑行爱好者的休闲好去处,也成为克拉玛依“城市之肺”“天然加湿器”。

  
说明: IMG_259

  图为古海湿地公园

  ▼

一、案例背景

  克拉玛依古海受地形地貌影响,场地水体孤立分散,联通性不足。区域内部有油田生产区,地上地下管线情况复杂、淤泥堆积,黏土开采导致地形地貌严重破坏,采坑边坡高陡形成崩塌隐患。地表植被破坏殆尽,土层裸露,矿坑底部积水成为脏乱差臭水坑,水环境质量以劣V类为主,湿地植被覆盖度低、结构单一,丧失水质净化功能。

  说明: 地州1-2

  图为古海湿地范围及原状

   

  2012年起,克拉玛依启动实施古海湿地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强化水域治理。先后投入7.95亿元资金,以系统提升湿地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核心,开展废弃工矿地生态治理、再生水储存回用、蓄水植绿、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经过十余年治理,形成占地面积13.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00公顷、总蓄水量900万立方米的古海湿地生态公园,营造出独特的戈壁湿地景观。实现湿地水系与再生水厂连通,恢复湿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有效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是野生动物栖息的乐园、徒步和骑行爱好者的休闲好去处,成为克拉玛依的“城市之肺”,与克拉玛依碳汇林、玛依湖一起形成阻止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向市区逼近的屏障。

  ▼

二、主要做法

  (一)修复思路

  总体部署开展湿地环境整治与水系疏浚连通、再生水回用、湿地生物资源保护与恢复、生态公园配套基础设施与路网等系列项目,将遗留矿坑改造为十多个大小不等的湖泊,利用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的再生水引入矿坑改造的湖体,完成水系联通;“蓄水植绿”培育湿地植物维持水质;建设生态公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协同发展。

  (二)技术措施

  1.地形重塑及水系疏浚,构建湿地基本单元。相关生产企业封堵51口油井,拆除采油设备,回收处理污油泥约1.7万吨,恢复原始地貌。结合封堵后的油井与矿坑分布,采取削方回填、边坡整饰等措施进行湖底地形地貌重塑。开展清淤、挖方等措施疏通水道,形成较为开敞的湿地水域,与周边人工水系有效连接,保证湿地正常水位下的水陆格局,同时保证湿地水系的净化作用。

  2.建设再生水回用工程,补给湿地水源。生态湿地基本单元建成以后,实施再生水储存回用工程,将第二污水厂处理后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中水,引流至古海生态湿地公园内,补给生态用水。

  

  图为再生水储存回用工程

   

  3.保护恢复湿地生物资源,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一是恢复湿地植物资源。采取人工植草、抚育等措施促进自然植被恢复,例如芦苇、红柳、梭梭等。二是吸引湿地动物资源。针对珍贵水禽种群和数量,适当补充投放鱼苗或成鱼,维持鸟类食物链,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加强对区域其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观测和保护力度。

  4.优选适宜植物,改善公园绿化景观。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荒漠区位、植物习性等自然因素,生态公园主要采用柽柳、白榆、胡杨、紫穗槐等本土荒漠野生植物作为绿化树种。 

  (三)实施亮点

  1.资金投入多元化。在自有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克拉玛依市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争取亚洲开发银行资金支持。项目总投资7.95亿元,其中亚洲开发银行贷款0.7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8亿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15亿元。古海项目实施进度、成效和资金使用情况均得到亚洲开发银行的充分认可。

  2.项目管理科学化。引入项目管理公司及全过程跟踪审计,利用专业化管理团队加强对项目变更、洽商、计量支付等管理审核,严控非必要变更,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规范项目前期、招投标、施工、资金支付、竣工验收及决算等审批程序,加强质量安全、施工进度等环节监管,确保项目安全生产零事故、质量合格率达100%。

  3.管理模式制度化。成立由发改、财政、住建等部门组成的管理机构作为亚洲开发银行项目管理办公室。严格执行《采购指南》《支付指南》等亚行项目管理规定,认真落实《贷款协议》《项目协议》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发挥亚行制度优势、利用咨询机构资源,加强人员培训,制定措施保持团队稳定性、延续性,提高机构能力建设,提升项目附加值。

  ▼

三、取得成效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徜徉在古海生态公园的漫步道上,人与水、水与物天人合一的诗意景观令人心旷神怡。历经十年综合治理以后,古海湿地生态公园水域面积达到500公顷,总蓄水量超过900万立方米。生态效益显著提升,环境指标持续改善,湿地生态功能恢复,城市绿肺效果凸显。

  (一)生态效益
水资源有效管理和综合利用目标逐步实现。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可达10万立方米,升级改造后污染物排放量有效降低,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生态湿地湖体收纳处理达标的中水,通过红柳、芦苇等植被逐级深度净化,实现再生水贮存利用和生态良性循环。湿地净化后的出水用于城郊林地及周边荒漠的生态补水,覆盖绿化面积7万余亩,城市再生水回用能力逐步提升,每年节约替换原水近3600万立方米。

  

  图为古海生态公园鸟瞰图

  湿地生态公园成为鸟类栖息的新家园。古海湿地生态公园已发现动物60余种,其中鸟类近40余种,红嘴鸥、渔鸥、黄脚银鸥、燕隼、红嘴潜鸭、鹤鹬等水禽,鹈鹕、苍鹭、白鹭、鸬鹚等大型水鸟均在此栖息。

  说明: 地州1-5

  图为古海生态公园栖息鸟类

  (二)社会效益

  生态“好风景”促成市民“好生活”。古海湿地生态公园集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为克拉玛依市民提供了一处环境优美的休闲游憩场所和观赏鸟类的科普教育基地。公园已建设完成亲水观景平台、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配套设施,成为市民户外活动项目,如露营远足、山地自行车等活动的绝佳空间载体。

  (三)经济效益

  古海湿地生态公园不仅为城市的生态建设续航,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生态公园显著提升了城南综合商务区的环境品质,兼顾公园景观功能与经济价值延伸,提高周边区域土地价值,实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效果。

  古海蝶变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统筹“水”治理,用好“水”资源,充分利用再生水对湿地、荒漠区域进行生态补水,实现碳汇林、荒漠防护林再生水灌溉。克拉玛依市将古海综合治理模式推广到全市域的河湖治理,探索出以改善湖区水环境和岸上生态环境为根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国内同等自然气候环境下缺水型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有效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性作用。

   


原文链接:http://zrzyt.xinjiang.gov.cn/xjgtzy/dzdt/202408/c748f84bd69b4928b69015804445e14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