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化率,直观体现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表明,去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51.3%,连续5年保持增长态势,专利转化运用效益持续提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供需双方缺乏有效对接是专利产业化的堵点,缺少发明人团队和转化服务机构跟进服务。高校科研院所仍有“沉睡”的专利成果,而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创新技术,双方存在广阔合作空间。为切实破解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转化难、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问题,要盘活、用好知识产权资源,畅通供需对接、完善配套服务,围绕专利产业化全链条,发挥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的叠加效应,探索构建供需匹配、精准对接、协同高效、运行顺畅的专利产业化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所占比重已超七成,企业成为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主体。要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专利转化运用,加快融链、入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韧性。引导创新主体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上下更大功夫,深化高价值专利培育,提高专利供给水平。
同时,有效遏制专利侵权行为,营造良好氛围,持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加强要素保障,加大专利转化运用投入保障,综合运用财税、投融资等政策,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向专利转化运用。以知识产权的高效流转促进创新资源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加速释放我省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