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18日,乐山市经历今年以来最强一轮降雨天气过程,全境普降暴雨,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最大雨量达到262.2mm,最大小时雨强达到86.5mm/h。面对严峻防灾形势,全市自然资源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结合晚间实时蓝、黄、橙、红逐级升高的短临暴雨预警信号,全市上下临危不乱,采取“五个强化”高效应对。全市发生地质灾害险情19起,均未出现因灾人员伤亡事件。其中峨眉山市1处、峨边县2处点位因提前转移处置得当,避免了26人可能的因灾伤亡,有力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强化调度部署。17日,继省政府、省自然资源厅连续调度部署后,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发挥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严格执行市委主要领导“各地各部门加强预测预警,落地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迅速果断提前转移有可能出现险情地方的人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批示,要求进一步调度部署,强调要求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密切关注雨情,动态研判灾害趋势并全程调度指挥,“点对点”督促指导各乡镇、隐患点、风险区、工棚营地等强化落实《乐山市地质灾害预警传递、避险转移管理工作机制》,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提前避险转移。同步推进无人机排查机制,各地利用驻守支撑单位技术优势在雨后对重要点位、重要路段全面开展无人机隐患排查。
二是强化预警传递。17日17时,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市气象局根据会商研判结果共同发布第12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向市中区、五通桥区、金口河区、峨眉山市、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峨边县等8个县(市、区)67个乡(镇)发布地灾气象风险黄色预警,逐一指导相关区(县)细化落实预警响应,逐级提升预警精度,动态发布预警信息。非预警区域的区(县)也主动开展实时、滚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短临预警,与地灾气象风险等级预警形成互补,有效提升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市、县共发布地灾黄色及以上预警14次,发送短信2.4万余条,为各地防灾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强化“见雨就撤”。全市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区严格落实“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坚持“见雨就撤、见雨快撤、见雨多撤”,及时“喊醒”“叫应”,全面执行地质灾害“三人一屋”防灾避险机制,由各点位转移避险“指挥官”、 避险过程“监督员”、 安置管理“责任人”分工负责组织群众到预设的安置过渡“安全屋”主动避让。同时,非预警的区(县)也按照“应转尽转、不多转”原则主动进行扩面转移,确保安全。全市各地根据风险情况紧急转移避险3649户、9478人,劝离野游、低洼、露营人员748人。雨情结束后,未再发布新的预警信息且预警时段内未发生灾害时,由属地乡镇(街道)政府负责组织开展雨(灾)后排查和安全评估,经转移避险“指挥官”确认安全后有序组织返回。
四是强化联动响应。水务、应急、交通、文旅等部门强化部门联动、积极防范应对。17日17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市水务局将水旱灾害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升级为水旱灾害防御三级应急响应。根据暴雨、地灾、山洪等预警及防汛等应急响应要求,各地各部门均采取有效响应措施,住建、交通等部门对积水路段、漫水路(桥)和下沉式立交桥等加强监测和管控,文旅部门加强对旅游景区风险管控和旅客引导安置,峨眉山景区及时关闭景区,高速四支队对成渝环线乐宜段、蓉丽高速仁沐新段、隆汉高速乐西段等部分路段实施了交通管制。
五是强化督导检查。各地各级持续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督导和明察暗访,市级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督查组迅速进驻市中区、沙湾区、峨眉山市、沐川县、峨边县等重点地区。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领导雨前下沉峨边县一线督导,以点带面督促各地随时保持临战状态。各级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实时雨量和降雨趋势,坚持每日对预警区防灾措施落实进行“点对点”调度提醒。市县累计抽查调度各级防灾责任人员、值班员等共297人次,切实把防灾责任和措施压实到了最小工作单元和一线操作层面。
责任编辑:李雪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