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法治网
用户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矿业资讯

为“两山”转化提供“南平样本”——我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回眸

时间:2024-07-12 23:50:31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省自然资源厅

  

  我省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践行地,是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自然资源富集,生态本底良好,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较好,南平市的武夷山更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和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2021年4月25日,自然资源部正式批复《南平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南平市成为全国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设区市。经省政府同意,2021年7月29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实施《方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23年10月,试点工作成果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验收。

  “我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要求,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效。”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试点成果的“福建省南平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典范”“福建省顺昌县积极打造森林资源运营平台”“福建省光泽县依托水优势激活‘水美经济’”“福建省南平市创新生态审计六大体系助力绿色发展”5个案例,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案例。

  高站位推动

  形成协同推进整体合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将其放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新福建建设的全局高度来统筹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动。”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处(以下简称省自然资源厅权益处)负责人介绍,省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听取南平市试点工作汇报,将此项工作纳入省政府、省自然资源厅重点工作任务,强化南平市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政策供给和常态化沟通等。

  同时,建立省、市协调联动机制。经省自然资源厅党组研究部署,省自然资源厅与南平市自然资源局共同创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南平市试点工作,推动“生态银行”市场化建设、培育“水美经济”新业态、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合力打造福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名片。

  “试点工作得到自然资源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部调研督导组多次来我省调研督导。”省自然资源厅权益处负责人介绍。2017年、2019年,时任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先后两次到南平市,对“生态银行”建设和国家公园统一确权登记工作进行调研考察,给予重要指导。2021年5月,时任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到南平市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南平市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方面的工作成效。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

  试点对南平市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南平市第一时间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南平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领导挂点服务协调机制,组建工作专班,研究重点问题、审议重大决策、保障人员力量、落实相关经费等。

  同时,南平市印发《统筹推进南平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职责分工,制定每项试点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年度推进计划等,并抓好组织实施。

  在省自然资源厅指导下,南平市还与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联合共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实践基地,广泛邀请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山东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的院士、专家学者来南平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赋能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各县(市、区)按照‘全市一盘棋’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对试点工作的统一部署,建立相应的试点工作领导和推进机制。”南平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江建华介绍,在全面强化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的基础上,南平市还强化与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等中央部委的衔接,叠加和融合配套政策运用,形成协同推进试点工作的整体合力。

  全方位推进

  探索“两山”转化“南平样本”

  “试点期间,我省按照自然资源部部署,全面完成10大项28小项任务,对实践创新中形成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实现路径和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为推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实践样本。”省自然资源厅权益处负责人介绍,南平市按照《方案》要求,着力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制定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配套政策,基本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价值实现程度评估方法等支撑机制和制度框架,并研发智能管理平台,强化技术服务支撑。

  ——坚持制度集成创新,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围绕试点工作,系统开展制度支撑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颁布施行地方级国家公园管理法规《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对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规划建设、资源保护、社会参与等作出具体规定。

  制定出台“生态银行”管理办法,推动“生态银行”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水美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导则》,促进“水美城市”向“水美乡村”延伸。

  

  顺昌“森林生态银行”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和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机制,建立流域上下游绿色发展奖补机制,探索闽江流域上下游区域协同机制等。

  ——探索多元化实现路径,形成一批全国首创经验。探索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实现路径模式,其中一些经验做法为全国首创,重点推进“生态银行”市场化建设、“水美经济”新业态培育、“武夷山水”品牌价值提升、林业碳汇产品交易、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土地综合开发等工作,全面涵盖了政府路径、市场路径、政府加市场路径等三种基本路径。

  同时,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载体积极推进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包含有国家公园在内的试点地区,为其他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典型示范。

  ——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基础。全面研究梳理生态产品分类体系及分类目录,并探索开展生态产品开发适应性评价、生态敏感性产业结构指导目录等专题研究,形成《南平市生态产品总目录》《南平市生态产品开发利用产业指引》《建阳区生态敏感型产业结构指导目录》等一系列研究成果。

  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础理论研究,形成的《南平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方法与制度建设研究》通过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组评审。

  ——研发智能管理平台,强化技术服务支撑。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创建并升级国家公园智慧管理平台,加快建立全域、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感知监测评估体系,实现对生物多样性与自然资源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体系保护。

  充分利用VR全景虚拟技术,将茶山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数据实时共享,实时观察茶业成长过程与生长环境。

  据介绍,南平市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光泽县“水美经济”“福建省南平市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3个案例先后入选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南平市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和“绿色金融碳汇贷”两个案例成功入选新华网主办的第七届绿色发展论坛《2021年绿色影响力案例汇编》;南平市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被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福建经验”,还荣获“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自然守护类别”年度大奖。

  多点位提升

  生态产品价值高效变现

  “经过试点推动,南平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生态产品溢价增值显著提升,让绿色生态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省自然资源厅权益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统筹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和科学利用、促进茶竹特色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实“森林生态银行”模式、大力培育“水美经济”发展新业态和提升“武夷山水”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力等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使生态产品价值高效变现,“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据介绍,试点以来,南平市森林覆盖率连年增长,2024年高达78.89%,共增加0.9个百分点;空气、水等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第一,建瓯、武夷山、松溪、政和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单;闽江、富屯溪、建溪I-III类水质比例达100%,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100%;武夷山国家公园负氧离子浓度从每立方厘米4046个增加到9873个,常年处于“非常清新”水平;新发现雨神角蟾、福建天麻等11个物种。

  通过“武夷山水”区域公共品牌的精心打造,有效带动了生态产品溢价增值,如建阳桔柚、顺昌芦柑、政和白茶和浦城优质稻米等价值都比过去有显著提高。全市绿色产业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比重90%,特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功打造千亿级圣农白羽肉鸡产业集群及超百亿级笋竹、岩茶、粮食、食用菌等产业集群。

  ——统筹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和科学利用。国家公园内210.7平方千米原始性森林植被得到有效保护,通过森林增绿复绿工程,森林覆盖率提升至96.72%;腹角雉、南方红豆杉等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环境持续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地表水、大气、土壤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I类标准。

  

  建阳雷公口水库

  生态旅游和现代农业不断壮大,仅国家公园旅游和“武夷岩茶”两个品牌总价值便超过3300亿元,“武夷岩茶”品牌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全国茶类第二。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全民共享的生态品牌,进一步弘扬了森林文化、朱子理学、茶文化,国家公园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不断传承。

  ——促进茶竹特色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通过茶竹特色产业发展,2021年,全市竹林面积652.7万亩、笋产量96.2万吨。全市共有竹农91.5万人,销售竹制品等人均年收入7276元;共有竹产业工人12.2万人,人均年收入71130元。2022年,茶园面积68万亩,绿色生态茶园48.4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410.5亿元。全市约85%的乡(镇)、50%的行政村、45%的农户近35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活动,“一片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金叶子”。

  ——做大做实“森林生态银行”模式。“森林生态银行”试点以来,林木蓄积量由1.68亿立方米增加至2.02亿立方米,林业总产值由105.35亿元增加至123.05亿元。参与“森林生态银行”的农户的年收入比未参与的农户收入约高33659元,高出55%。

  已建成原生乡土珍稀树种、苗木繁育等培育基地5000亩;规划西坑森林旅游项目,占地1.5万亩,总投资1.6亿元。

  ——大力培育“水美经济”发展新业态。建成武夷新区水产业园、考亭书院等“水美+文化”重点项目,借力承办南平市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建成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水美乡村示范村等50个,美丽乡村217个、森林人家97个、水乡渔村39个。

  ——提升“武夷山水”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力。“武夷山水”品牌连续4年位列“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地市级)排行榜”第3名;南平进入中国城市品牌(地级市)百强榜;武夷岩茶、政和白茶、正山小种、建瓯锥栗、延平百合、顺昌海鲜菇等11个地理标志产品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相应产业类别前十位;入围企业由33家增至294家,58家成为授权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以我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总结为提升成效的重要契机,进一步夯实试点成果,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加快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峡资源报 郑与国 厅权益处 金勇 张国玉 南平市自然资源局 王尹怿】


原文链接:http://zrzyt.fujian.gov.cn/zwgk/xwdt/zrzyyw/202407/t20240711_648244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