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绿色发展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榆林市工信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序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
一是扎实开展工业节能监察。近年来,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累计节能诊断企业43次、节能监察企业329次,引导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促进工业节能降碳。截至目前,累计创建国家级能效领跑者企业1户、省级能效领跑者企业1户、省级能效标杆企业1户、省级节水标杆企业3户,省级节水企业15户、市级节水企业2户。
二是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围绕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工业园区、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等技改项目,大力推进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近年来,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绿色园区3个,省级绿色工厂16家、绿色园区2个;开展工业领域碳达峰试点示范,4个项目列入陕西省第一批工业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其中2个项目纳入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示范,1个项目纳入重点行业低碳技术改造试点方向,1个项目纳入工业绿色微电网试点方向。
三是持续推进绿色低碳改造。出台《榆林市兰炭行业综合整治方案》,全市7.5万吨/年以下落后兰炭生产装置432台全部拆除,92户兰炭及涉兰企业建成VOCs治理设施,79户建成废水处理设施,4个集中废水处理项目正在全力推进;积极推动危化企业搬迁改造,陕西神木化工、定边赛诺气体、榆林勤录科污油处理、陕西北元锦源化工4户企业按期完成搬迁改造,神木电化、米脂金泰氯碱正在有序推进,35户散乱污企业得到全面治理。累计淘汰90户砖瓦企业轮窑与制砖生产线,3户企业7台小火电。
四是大力培育非能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支持先进制造业、兰炭-金属镁与羊绒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制造业、镁产业和羊绒毛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多元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县域非能化首位产业,米脂小米、清涧红枣、吴堡挂面、子洲黄芪等县域首位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县域经济的生力军。
下一步,榆林市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碳,持续开展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和诊断服务,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力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有序推进涉气企业退城搬迁改造,不断提高工业绿色化、清洁化生产水平,推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