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法治网
用户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矿业行情

扛牢耕地保护之责 夯实粮食安全基石

时间:2024-06-28 23:18:13      作者:佚名    来源: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扛牢耕地保护之责 夯实粮食安全基石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各地区都要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再次明确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要求。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要求对标“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千方百计保数量,聚焦重点提质量。耕地保护责任落地过程中,基层“一把手”是关键,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为此,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开设“镇委书记、村支书谈耕保”专栏,邀请镇委书记、村支书“一把手”讲经验、谈体会,推动耕地保护底气更足、措施更硬,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扛牢耕地保护之责 夯实粮食安全基石

    崇明区新村乡党委书记 王慧健

    新村乡是崇明最年轻的涉农围垦乡镇,地处崇明岛西北端,乡域总面积 34.67 平方公里,现有耕地总面积约 28552 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 24547.93 亩)。近年来,新村乡坚决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坚持科学“划”、严控“占”、精细“管”一体推进,全力确保耕地安全、粮食安全,助力稻米文化小镇建设行稳致远。

    一、科学“划”,强化规划刚性约束

    规划是耕地保护的源头,新村乡深入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一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坚持“坚守底线、绿色发展”的编制原则,编制了《崇明区新村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形成了由“镇区—重点村—一般村”组成的镇村体系,构建“一核一轴一节点、五带四区”的发展布局,形成以“稻香、业兴、村美、民乐”为主体框架,以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为导向的全域一体、优势互补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二是统筹布局农业空间。聚焦稻米文化小镇建设目标,以稻米为主导产业,优化水稻、菌菇、蔬果等高标准集约化种植。同时,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探索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探索耕地资源配置机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三是组织实施村庄规划。结合新村实际,合理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编制了《新村乡郊野单元(村庄)规划》,有序构建多层次、多中心、网格化的乡村生产生活村庄体系。以村庄布局规划优化和动态更新作为乡村空间优化的指引,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同时,依托“家门口产业”“家门口服务”“家门口治理”,构建乡村生活圈,引导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人口及经济发展布局相匹配,支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严控“占”,严格耕地用途管制

    新村乡深刻认识到耕地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多措并举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一是严格控制耕地占用。按照耕地“进大于出”“先补后占”“占优补优”的原则对转出和流入地块进行全覆盖摸排,做好动态监测。同时,坚持关口前移,强化审查把关,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并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持续推进闲置土地处置。开展全乡265个703.55亩撂荒地图斑核查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二是加强耕地保护巡查。新村乡切实落实基层单位对于耕地的保护责任,发挥前哨探头作用,建立“田长”巡查机制,依托“叶脉工程”,将全域耕地纳入22个党建微网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打通耕地保护的“最后一米”。目前,选派7名人员定期对耕地进行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并加强与区规资局的协作配合,形成执法合力,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三是深化耕地保护宣传。加强耕地保护政策的宣传普及,通过“稻香新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及“第二组长”入户走访机制,广泛宣传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高群众对耕地保护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同时,结合“4.22”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主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全乡关注耕地保护的浓厚氛围。

    三、精细“管”,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新村乡深化精细化管理,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守耕地、护粮田,走出一条“稻米小镇抓农业、产业片区抓耕保”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切实扛起了粮食生产安全重任。

    一是提高耕地质量。依托稻米文化小镇建设,积极争资争项完善灌溉、排水、道路等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土地适耕性。做好日常田间管理,指导全乡59家经营主体根据土壤性质栽种优质水稻等农作物,引导种植户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适时“休养”土地,以提升耕地地力、保护耕地质量。2023年,共争取近200万元修建农田基础设施,投资3744.93万元开展高标准粮田建设,指导合理利用土地6377亩。

    二是发展集约农业。全面推行土地集中流转,积极推进“小田并大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进轮作倒茬,统筹种养结合,实现耕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同时,作为上海市委、市政府“十四五”期间全力打造的 13 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之一——崇明现代畜禽养殖产业片区所在地,聚焦资源要素集聚、品牌优势突出、生产方式绿色、技术装备先进、产业融合创新,积极发展特色种养模式,示范引领都市现代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培育优质产业。聚焦新村乡稻米文化小镇“1+N”产业体系建设,以稻米产业为核心,用足用好市农科院在新村设立稻米产业研究院和专家工作站的科技优势,推进优质稻米生产加工标准化试点项目及优质米清洁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深化细化与上海农科院年度合作清单,以发展智慧农业为方向,改进农业生产工艺,采用机械耕种、智能喷灌、数字化监管等方式优化水稻种植,做大做强“稻1968”“新村麋鹿米”等大米品牌。

    下一步,新村乡将继续扛牢耕地保护责任,持续化解存量、杜绝增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良田”回归“粮田”,守好“三农”基本盘,做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后半篇文章”。


原文链接:https://ghzyj.sh.gov.cn/hyxw/20240626/d72a5c0387f44dc496cc672325856c7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