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本栏开设“生态保护大家谈”栏目,约请各地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要领导讲经验、谈体会、谋思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点绿成金
擦亮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名片
江建华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调研时强调:“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作为总书记亲自宣布的首批国家公园所在地,近年来,南平市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与发展,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核心,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抓手,努力打通生态保护、生态兴业、生态富民的渠道,加快建立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巩固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成果,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强规划引领
以更实举措推进生态保护
立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市划定自然保护地27处,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7552.3平方千米,占市域国土总面积的28.73%。同时,在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前提下,对原生态保护红线内存在的交叉冲突情况进行梳理调整,部分地区通过“开天窗”的形式保障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充分保障地方合理发展诉求,助推高质量发展。
落实“环带”总体规划,统筹做好国家公园保护和发展。在武夷山国家公园1001平方千米外,划定4252平方千米的区域作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用“环带”这个“外圈”保护国家公园这个“内圈”,积极探索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先行地和示范区。“环带”既是绿色发展带又是保护缓冲带,既防止国家公园成为孤岛,又让保护发展带成为国家公园生态功能外溢的承接带与受惠带。
编制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精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修复为核心,综合划定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生态修复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综合修复区、富屯溪上游森林生态保护与水源涵养保护修复区、南浦溪流域森林及水生态保护修复区、松溪流域鹫峰山生态屏障保护修复区和建溪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区等六大生态修复分区,统筹布局19个系统性工程,推进精准靶向修复。
乘政策东风
以更大决心治理生态问题
深入实施重大修复工程项目。以实施闽江流域(南平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为契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和能力建设四大类重点工程共166个试点项目,重点对富屯溪流域、建溪流域、闽江干流三大流域进行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在加强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修复中,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5万亩,综合整治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河流水质污染137千米,开展桐木溪、九曲溪等河流湿地保护修复,实施“环带”国土绿化示范、武夷山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项目,因地制宜开展退化林生态修复,完成封山育林62.5万亩。
扎实开展地灾防治项目。完成1:5万地灾风险调查评价和1:10万地灾风险普查,创新性开发建设南平市地灾防治指挥平台。在此基础上,积极谋划地灾综合治理项目,建立储备项目库,争取国债补助资金以及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5.9亿元,开展工程治理项目共133处、排危除险工程包80个,搬迁治理1425户,实现生态修复与防灾减灾的协同增效。
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自然资源部确定的建阳区麻沙镇6个村、松溪县郑墩镇2个村、建瓯市迪口镇全域为基本单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优化格局、保护耕地、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为导向,因地制宜开展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等,对“田、水、路、林、村”进行全要素、多手段、高效益整治。目前,已实施28个项目,其中补充耕地项目7个,预计可新增耕地450亩,逐步实现“农田集中连片、村庄集聚美丽、环境宜居宜业”的目标。
持续落实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核查工作基础上,大力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治理。2018年以来,通过工程治理、自然恢复、转型利用等措施,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2264.8亩。其中,顺昌元坑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做足“生态修复+文旅”文章,建成集生态休闲、运动健身、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矿山地质公园,受到省、市重要媒体宣传报道,成为“ 网红打卡地”。
扬生态优势
以更强力度发展绿色产业
强化生态产业土地要素保障。优先发展竹、茶、水等生态优势产业,推动中国竹工机械产业基地、省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落地,助力美新科技、美和实业等26个竹产业链项目加快投产;建成绿色生态茶园45.2万亩;推动华润怡宝、银河水业等12个水产业链项目开工。
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率先在全省建立起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挂牌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实践基地。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光泽县“水美经济”、“福建省南平市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3个案例先后入选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是全国入选案例最多的地区。
推动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以“环带”为载体,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基础设施提升、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等“五大行动”。目前,“251”国家公园风景道基本建成,通过对风景道沿线生态和文化的保护修复,把“环带”上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朱子文化、茶文化等闽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串珠成链”,引导沿线镇(村)差异化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推进矿山企业提质增效。持续减少矿业权数量,关闭不符合政策、规划要求的矿山,持证矿山数量从187个降至49个,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采矿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支持矿山企业申报绿色矿山,着力打造现代化、绿色化标杆企业。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绿色矿山2家、省级绿色矿山4家。(作者系南平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