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法治网
用户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矿业舆情

绵阳市聚焦“防、治、避”筑牢地灾防治“生命线”

时间:2024-06-07 00:01:13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5月24—25日、27—28日,绵阳市连续遭遇两轮明显降雨天气,全域大部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曹立军作出批示并亲自调度复盘防范应对工作,对进一步做好防汛减灾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报精准、预警及时、转移到位”要求,两轮预警响应共提前转移4025户8776人,有效防范了地质灾害发生。绵阳市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尤其是平武、北川等多个县(区),境内山高坡陡,降雨丰沛,极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进入汛期,全市在“防、治、避”上多管齐下,与时间赛跑,加快筑牢地灾防治“生命线”,启动实施了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地质灾害集中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强化精准预警,突出“人技结合”、跨省联动。防范胜于救灾。绵阳市有1千3百多个地灾隐患点,每个隐患点均配备了一名监测员,在引入“北斗卫星系统”助力防灾减灾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人防+技防”。今年我市优化升级了地灾“喊醒叫应”自动预警电话系统,连续拨打三次,如果都没收到,会有人工拨打和短信提示。在“喊醒叫应”机制下,以往是‘逐级叫应’,层层责任落实到人,现在预警信息传递更‘扁平’,县乡收到的同时,也直接传到隐患点监测员,效率也更高。从今年年初开始,该市持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地毯式、拉网式”摸排工作,共排查10649点次。全面摸清全市1333处地灾隐患点的类型、规模及分布情况,划定了地灾易发地段和威胁区域,并针对被威胁村(居)民、监测员等开展避险演练。最近两年,该市和毗邻地区建立起跨省气象地灾联动机制,一有预警,相互转告,形成联动,切实做到“上游下雨、中游预警、下游开跑”,为避险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治:紧盯工程治理,突出“防治结合”、精准施策。坚持“防”与“治”两手抓两手硬。2024年,绵阳市启动实施了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地质灾害集中整治,覆盖13个县(市、区)、园区,涉及75个乡镇、125个村,投资近3亿元,拟通过大规模的地灾工程治理,大幅提升全市地灾防治能力。截至目前,24个地质灾害整治工程已经完成,123个地质灾害整治工程正在加快推进,预计年内全面完工。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今年实施治理的小坝镇聚宝村2组双河沟泥石流、禹里镇半边街滑坡等地灾隐患点,均威胁了大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迫性很高。同时,今年该市安州区、江油市将开展斜坡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详查及重点乡镇精细化调查项目和地质灾害风险双控试点项目,将进一步完善我市地灾防治数据库,为精准开展防治提供数据支撑。

  避:狠抓避险搬迁,突出“高位推进”、多措并举。曹立军书记多次强调,对于长期受地灾威胁的群众,避险搬迁是从源头防范化解地灾风险隐患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以山高坡陡的平武为例,通过避险搬迁摸底调查,当地计划在2023年-2027年期间搬迁4881户,今年该地积极申报国债资金,将通过今年一年时间完成2500户的避险搬迁。绵阳市2024年总共计划搬迁3904户,投资近6亿元,搬迁安置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安置、货币化安置、分散安置和其他安置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用集中安置、货币化安置。我市平武县坚持高位推进、创新工作举措,通过全方位宣传引导、多方式解决房源、多举措降低成本、多政策资金保障,统筹就学、就医和就业问题,全链条服务保障群众安居乐业,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责任编辑:李雪蕊


原文链接:http://dnr.sc.gov.cn/scdnr/scszdt/2024/6/5/4dc5a732ba704d7a80e39646e685122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