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本栏开设“生态保护大家谈”栏目,约请各地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要领导讲经验、谈体会、谋思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
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陈景新
木兰溪是生态文明的样本、美丽莆田的缩影。近年来,莆田市自然资源局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认真贯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莆田市践行木兰溪治理理念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的意见》,深入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取得积极进展。
突出四个坚持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全面推进
坚持源头管控,明晰生态空间布局。国土空间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复,规划明确到2035年,莆田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9.3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4.88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275.7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不超过省级下达的控制数;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省级下达的任务。组织编制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生态绿心保护与利用规划、山体保护与利用规划(含名录库)、木兰溪十里风光带两岸片区提升规划等,进一步明晰生态空间布局。
坚持保护优先,坚决守牢生态红线。相继出台《莆田市山体保护条例》《莆田市城市生态绿心保护条例》《湄洲岛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印发《莆田市生态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莆田市生态绿心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对全市65平方千米绿心进行科学规划、统筹保护、适度开发,对全市相对高度不低于30米的自然山脉、山地、丘陵,实施“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三重保护。率先在全省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模式,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湄洲岛、南日岛获评自然资源部“和美海岛”荣誉称号。
坚持科学治理,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推进“蓝色海湾”与湄洲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全市投入约13.07亿元完成自然岸滩整治及修复5.3千米,海堤生态化改造4.8千米,海岸带生态修复4.7千米,堤岸护坡生态化改造4.6千米,退养还滩复滩7320亩,补植红树林600亩。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三区三线”,合理规划30个矿产资源储备区块。运用综合执法监督平台,实行全覆盖、高频次动态巡查,推进“人防+技防”升级,推动数字化矿山监管。完成“三区两线”范围内矿山治理任务6200亩。完成到期临时用地复垦任务72宗、面积1515亩,占比83.9%。持续对全市27个地下水实施枯水期、丰水期监测,地下水生态环境长期保持良好。
坚持绿色低碳,推进生态精细管理。出台《莆田市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莆田市工业地产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政策文件,印发《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盘活低效工业用地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积极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再利用,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每年均完成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任务。实施园区规划提升,整合全市18个园区形成“一国五省”6个园区,在涵江高新区、华林开发区试点“标准地”出让。严格用地准入,合理确认土地用途,将土壤环境纳入建设用地供地管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评审作为工业用地转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前置条件,共处理地块130余宗。严格项目环评审查,环评结论不符合环保行业标准及列入禁止供地类别的,一律不予办理供地手续。对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的项目,一律不予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开展储备土地扬尘整治,82宗储备土地尚未发现扬尘污染。
念好“守、转、治”三字诀
构建山水诗画生态韵城
守牢资源安全底线。加大管制力度,严格执行用地标准,依托“全市一张图”和自然资源一体化信息平台,有效应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在项目选址、招商引资阶段就明确耕地保护优先序,严格管控各类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守好生态保护红线,尽量降低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提升“田长制”运行与执法监管力度,全力推进年度耕地恢复任务。进一步强化临时用地规划利用、耕地智保、违法查处、复垦监管等协同配合,构建临时用地“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确保完成今年23宗402亩临时用地复垦任务。推进木兰溪南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统筹木兰溪两岸连片发展为抓手,向上对接新度镇试点项目审核,加快黄石镇试点项目上报,倒排时序,加快子项目的实施及验收。紧盯集体土地入市等相关试点契机,结合莆田实际,探索配套机制方面创新做法。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聚焦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关于进一步盘活低效工业用地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开发强度双控,严格执行“增存挂钩”,“五个一批”推进批而未供处置。强化“亩产论英雄”考核评价和结果运用,努力实现规划、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全面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矿山监管,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GNSS、铁塔监控系统等手段对矿山(点)进行检查,压实矿产资源属地监管责任。
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将今年2600亩修复任务落图落位,动态、实时、精准掌握修复情况。完善海域海岛监管机制,建立自然岸线储备库,做好已批未填项目占用自然岸线占补、生态恢复岸线认定,开展海域疑点区遥感监测及核查、陆域现场巡查、无居民海岛巡查、自然岸线监视监测、海洋生态修复监管和海洋生态预警监测,8月底前完成无居民海岛岸线勘测。扎实推进蓝色海湾省级验收,推进湄洲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如期完成15.13千米海岸线修复、1005亩红树林建设、1538亩滨海生态缓冲带整治;筹划新一批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加强湄洲岛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改善生物多样性。【作者系莆田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