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跨15年的战略规划,首开先河的生态环境专章,高瞻远瞩的“跨岛战略”,在全国率先实现“多规合一”……透过“厦门实践”,我们看到了一个好规划及其强大的引领力。
走在时间前面,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30多年前,当大多数人的生态意识还未萌芽时,时任厦门市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就已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将良好的生态环境纳入厦门城市发展战略来谋篇布局,展现了超强的前瞻性。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以战略规划为抓手,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一个城市的发展才有后劲。30多年来,厦门战略规划伸出的“广角镜头”,以长期的视角审视并规划着每一次决策和行动,确保不走错每一个步伐、不错过每一次机遇。
今天,踏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我们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看厦门怎样坚持战略谋划、规划引领,就是要从中找到各地自己的战略和定力。
一张蓝图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引领力,首先在于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从筼筜湖治理的“20字方针”,到厦门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的一体化布局,之所以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实践的印证,都归于“科学”二字。城市发展必须要有科学发展观念,统筹发展与保护是要义之一。“厦门实践”的成功也表明,发展与保护,并非不可协调。立足海陆兼备特色,找准海湾型城市定位,精准绘好城市空间底盘,以高水平海洋生态修复助力高质量发展,厦门把碧海银滩变成了“金山银山”。
一张蓝图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引领力,还在于它的刚性和约束力。蓝图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需要实实在在地落地。没有坚持,不重执行,再近的目标也只能是镜花水月,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一纸空文。现实中,我们看到过不少“新官不理旧账”、规划朝令夕改的来回折腾。规划再好,也得由人来执行,其中的关键是领导干部。维护规划的刚性和约束力,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既要看得见的“显政”,更要看不见的“潜绩”。在厦门,正是得益于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代接力将规划一以贯之地执行下去,才结出了如今的累累硕果。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唯有坚持战略谋划、规划引领,我们才能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30多年来的“厦门实践”,对此给出了最为生动的诠释。从“厦门实践”出发,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城市绘好蓝图、一贯到底,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