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法治网
用户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矿业资源

重庆创新“管治用”全周期闭环耕保模式

时间:2024-05-27 22:50:31      作者:佚名    来源:自然资源部

  

  

  粮安天下,地为根基。重庆市九龙坡区地处重庆主城中心城区。近年来,九龙坡区围绕管好耕地存量、提高利用质量,创新探索“管治用”全周期闭环保护模式,努力实现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统筹推进、一体协同。2023年全区耕地保有量目标完成率达110%,近5年耕地保护督察“非农化”问题为零,获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先进集体,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连续4年获市级考核优秀等次,为成功打造全国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区、全国休闲农业暨乡村旅游示范区发挥了有力助推作用。

  

  强化“三个赋能”抓实源头管

  牢牢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着眼源头管控,一体推进网格监管、数字监测、政治监督,确保耕地保护管在源头、耕地问题遏在萌芽、责任落实督在关键。

  一是强化网格赋能。依托基层整体智治网格管理模式,将全区耕地细分为234个网格,用好村社网格、微网格中的网格员力量,在全市率先建立耕地保护网格巡查监管机制,采取“定期+不定期”方式开展“全面巡查+重点巡查”,实现耕地保护区域巡查无死角、无盲区。同时,建立问题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机制,网格发现问题立即制止、同步上报,区级部门跟踪调度、严肃查处、限期整改,确保耕地问题及时发现、露头就打、闭环处置。近年来全区80%违法用地消除在萌芽状态,初始违法占耕面积保持在30亩以下,卫片执法图斑占耕率控制在0.2%以内并呈持续下降态势。

  二是强化数字赋能。在全市率先建立九龙坡区耕地数字保护“一张图”,将自然资源现状、规划、征供用补查、耕地后备资源及其他专项管理数据悉数归集并实时更新,同步开发“九龙耕保”APP、用好国土“调查云”,配置无人机航飞巡查,实现耕地现状一屏掌控、管控指令一键智达、项目用地一图呈现,切实提高了区镇村巡查监管、用地选址、问题上报、耕地恢复举证的智能化管控能力,推动2023年13个区级重大项目用地有效避让耕地、恢复耕地举证市级审查通过率达100%。

  三是强化监督赋能。将耕地保护纳入政治监督重要内容,探索建立巡察监督与派驻监督协同联动、贯通融合机制,完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政治监督清单,推动党委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层层压实、一贯到底。同步强化司法监督,探索实施自然资源部门与公安、检察联合执法机制,推动耕地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对违法占耕行为形成强力震慑,近年来重大违法违规占耕案件“零发生”。

  注重“一地一策”抓实精准治

  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分类施策整治撂荒地、低效地、贫瘠地,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与提升,推动“荒地废地”变“良田沃土”。

  一是以政策供给盘活撂荒地。创新设立“复耕补助+保护激励”机制,安排区级财政资金专项保障,分三年按每年500元/亩的标准补贴粮油种植,对完成耕地保护任务的镇街按每年100元/亩的标准给予激励。近两年累计筹集资金291万元,盘活撂荒地并复种粮油作物1800亩。联动生态修复政策,探索“生态修复+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模式,紧扣中梁山矿山生态修复,引入经营主体,通过产业导入、生态修复、带修复地块后期管护责任出让土地等方式,打造集城市田园、露营基地、大地乐园为一体的中梁山矿山公园,推动耕地管护利用,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相关治理经验入选国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

  二是以综合开发提质低效地。全面清理低效农用地、划定耕地后备资源2.34万亩。对零星分布、群众恢复意愿强的地块,由政府出资整治、群众种植管护,守好群众家门口的“口粮田”;对集中连片、规模产业发展潜力佳的地块,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耕地数量最大化、质量最优化。近两年,全区通过综合开发整治新增耕地3189亩。

  三是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贫瘠地。对贫瘠地一体化连片推进宜机化改造、土壤培肥,并配套完善耕作道路、智能灌溉、虫情监测等基础设施,同步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推行“粮油+”轮作方式,成功打造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高标准农田5000亩,2023年水稻亩均增产26.3%。

  突出“三化并举”抓实长效用

  着眼推动长期保护与长效利用良性互动,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努力实现“耕地有人种、产品有特色、收益有保证”。

  一是市场化运作解决“谁来种”的问题。着力扩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探索农业种植市场化合作新机制,累计培育新型农业合作社22个、村级专业合作社4个,以此为依托引进种销一体的专业化经营主体,形成“合作社委托+专业公司运营+农户参与”的耕地托管、种植经营模式,统一开展种植、管护和市场销售,推动种植降本增效、农作物高产高收。

  二是产业化布局解决“种什么”的问题。立足资源禀赋、土地条件,“一村一品”强化产业谋划、种植布局、品类布点,科学合理划定优势作物种植区、特色农产品种植区,推动形成差异化种植、错位化发展格局。比如在西彭镇,引导新民村采取立体有机循环农业种养模式,发展稻田鸭、稻田鱼、稻田菌等特色种养业,打造有机水稻全产业链特色村庄;引导长石村特色化种植仔姜、树民村品质化种植萝卜、迎新村规模化种植高粱,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口碑农产品。

  三是品牌化打造解决“效益低”的问题。着眼强化品牌对农产品经济价值的提升作用,大力推动农作物“接二连三”,积极发展初加工、精深加工,推进实施农业企业“头羊计划”,成功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品牌建设,精心打造“黄花园酱油”“允丰正黄酒”“红蜻蜓植物油”“奇爽豆干”等多个特色品牌。以品牌带动当地作物种植、提升综合整体效益,有力支撑耕地长效保护和永续利用,全面夯实区域粮食安全根基。


原文链接:https://www.mnr.gov.cn/dt/td/202405/t20240527_28464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