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水利部完成2019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结果显示,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71.08万平方公里,较2018年减少2.61万平方公里,减幅0.95%。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数据相比,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3.83万平方公里,总体减幅8.08%,平均每年以近3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减少。
相关专家认为,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向好背后折射出我国近年来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而与之相对应,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农耕土壤破坏,减少水旱灾频发,更有助于提升农业耕种面积。专家强调:“在持续增加农业耕种面积的同时,确保持续降低来自水土流失的农业生产威胁,在当前节点至关重要。”
一是西部水土流失严峻仍须重视;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而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其带来的恶劣影响堪称广泛。
尽管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有序推进,但形势依然严峻仍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且水土保持压力大小,尤其与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强度大的地区成高度正相关。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分布呈现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的特征,东、中、西部水土流失面积均较上年度有所减少。其中,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面积为227.0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水土流失面积的83.76%。
二是夯实农业生产根基任重道远;那么,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何在?据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水土流失主要分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两种。但不论是水力侵蚀还是风力侵蚀,其能够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都是水土保持的缺位。此外,人为因素中除了相关农业灌溉和水利行为的失当之外,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那么,该如何发力确保水土能够得以保持呢?实际上,有关部门和政策早已先行,近年来,有关部门开展包括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复垦回填诸多举措保持水土,并在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同时,逐步建立起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