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一核两区”规划布局,黔西南州瞄准“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目标,以义龙新区为核心奋力打造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培育新型工业化强劲动能。
2023年新能源新材料行业整体面临市场趋紧,但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的负极材料订单反而有所增加,生产线每天都满负荷生产,相比去年出货量翻了2.5倍。
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胡海军告诉记者,2023年的销售额有望达到5个亿,产量是其一,最关键问题是公司的批量供货是6家,送样通过审核的13家,像万象集团这种被称为业内审核最严格的企业,公司也通过了,负极材料瞄准的客户全部是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三年给了公司15万吨的量,比亚迪今年上半年就将近4万吨的量。
订单增加离不开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研发能力,晖阳新能源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采用新型石墨化工艺,降低生产能耗的同时,产品质量也更具竞争优势,8个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忙着对出货产品、新研发项目等进行测试。
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测试经理乐丽华介绍,十几个项目的测试全部合格以后才能出货,合格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前沿的材料主要是做的硅炭、硬炭(负极材料)的测试,看看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此外,企业成立了研发中心,两年时间获批了58项专利。目前,年产5万吨高性能的负极材料生产线和2万吨石墨化车间项目已全面投产,二期项目还将投入10亿元用于新材料开发。
胡海军表示,客户产品不断地迭代,公司就定制,按最新的工艺来做,赢得了下游客户的认可,一定要走差异化、高端产品开发之路去占领市场。新的车间布局新一代的硅基、硬炭负极材料,明年也会落地。
贵州鑫茂新能源公司行政部经理严新向记者介绍眼前这批即将发往江苏富朗特新能源公司的正极材料产品,约有60吨,用的是接近食品级的真空包装方式,应用在数码电池、汽车电池、储能电池这一块。
区别于园区内的中游企业,贵州鑫茂新能源公司不仅生产正负极材料,同时还在建设年产14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回收再利用项目,延长产业链寻求更多业务。该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实现物理法回收、规模化量产正负极材料的企业,预计年产值将达73亿元以上。
严新表示,目前,公司完成正级材料产品4000吨,2023年还取得了工信部新能源回收企业白名单的资质,下一步将要进行整车废旧电池的回收,把产业链做完善。
作为黔西南州首家产值突破100亿元的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有限公司,这段时间也在扩大生产规模,三期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10万吨兼容高镍、中镍、钠离子正级材料生产线等。截至目前,兴义市、义龙新区已聚集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10家。
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陈昊表示,加快科技赋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目前新材料产业规模总量稳步提升,产业集群雏形初现,接下来会抓在建项目推进,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预计到“十四五”末,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超8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