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4月8日,记者从泉州工信领域落实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泉州将滚动推进100个园区项目建设,力争到年底,达成“7211”总体目标,即新建成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用房700万平方米以上,入驻、投产企业超2000家,累计完成招商1000万平方米以上,拉动各类企业投资1000亿元以上,力争投用园区项目超60个,带动周边规模化连片开发,打造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2.0版本。
数据显示,泉州工业用地存量40万亩,可盘活闲置用地1.12万亩,可盘活低效用地5.93万亩。为向“闲置用地、低效用地”要空间,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让“寸土”生“寸金”,泉州充分利用国务院赋予的“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将全市13个县(市、区)分为13个方块,每个方块各抓1个试点园区(晋江2个),每个园区项目占地100-200亩,总计1800亩。除此外,结合盘活边角地、旧改新、嵌入生活设施等,形成40个超千亩园区。
两年多来,通过由点及面、连片开发的方式,泉州累计盘活低效用地2.3万亩,占全市园区现有工业用地总量10%、占低效闲置用地总量30%。累计建成1510万平方米厂房及配套用房,吸引1500多家中小微企业入驻,拉动社会各类工业投资超千亿元。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入园率从2021年的28%提升到目前的52.9%、在园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由32%提升至63.1%。
园区建设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民企先期进入意愿并不强。首批试点园区由国企主导建设,要求自持比例不低于40%,市属国企通过控股、参股等合作模式参与县(市、区)园区的开发建设,总共投资近50亿元,用地近1000亩。在国企带动下,如今民企已成为园区建设的主力军。
同时,泉州还因地制宜,按照“中心城区发力专精特新、都市工业,沿海地区注重集零为整、连片发展,山区县主抓重点片区、不搞遍地开花”的思路,探索推出园区标准化建设的“8种典型”。
据悉,2024年,泉州将为主支持龙头企业建园区、建专精特新园区、“一园一品”建园区,推动15个专精特新产业园成形成势,力争超50家在园、入园企业成长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建成泳装、校服、水暖卫浴、藤铁、雕艺等细分领域专业园区;聚力“产城联动”,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社区;持续推进“一区多园”整合托管,实施“管委会+专业运行”模式,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园区建设运营;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链向园区集中集聚,力争到2024年底,每个县(市、区)培育 1-2条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链,持续将园区打造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