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机制砂产业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着力化解建设用砂市场供需矛盾,支撑和保障工程建设需求,《江西省机制砂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日前正式印发。《规划》提出,到2025年,江西省机制砂年产能达8000万吨左右,其中:天然岩石机制砂、废石机制砂合计达6000万吨左右,再生机制砂达2000万吨左右。
江西省天然河(湖)砂资源较为丰富,建设用砂一直以天然河(湖)砂为主。但随着资源和环保约束的趋紧,今后该省许可开采量将远远低于市场需求量,难以保障市场供应。作为河(湖)砂的重要补充,机制砂是江西省砂石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江西省各类建材企业加速布局机制砂产业,目前全省机制砂已建成产能约1000万吨,在建(拟建)机制砂产能近5000万吨,机制砂产业已初具规模。同时,该省拥有一家全国机制砂生产洗选设备、破碎筛分设备的重点骨干企业,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此外,机制砂原料来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该省各类建筑石料矿山保有储量为66.8亿吨;各类采矿废石储量丰富,仅铜矿开采每年所产生的废石就高达8000万吨;该省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量在8000万吨/年以上,仅南昌市建筑废弃物年产生量就高达886万吨。
《规划》指出,要强化政策引导,建立健全机制砂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监督,以质量促发展,规范有序推进机制砂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高质量健康发展。要综合考虑各地矿山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现状、环保政策要求、安全生产条件、工程建设需求、产业辐射范围、河(湖)砂供应情况等因素,科学规划机制砂产业布局,推动机制砂产业有序发展。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综合利用现有采矿废石、建筑废弃物等固废资源制砂,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现全产业链清洁生产,走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到2025年,江西省机制砂年产能达8000万吨左右,其中:天然岩石机制砂、废石机制砂合计产能占75%,再生机制砂产能占25%。同时,《规划》提出,将南昌建成全省机制砂产业研发中心,打造国内先进水平的机制砂产业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将赣州建成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打造省内机制砂产业绿色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此外,《规划》强调,注重科学布局、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机制砂设备实现智能化改造;着眼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提升全省机制砂产业集中度,力争宜春、吉安、赣州三大主产区机制砂产量占比达到45%,年产100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机制砂石企业产能占比达到40%。
《规划》还对未来江西省的机制砂行业进行了展望。要求到2030年,逐步强化需求牵引,发展精品骨料,推进原料标准化、建材部品化,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基本形成建设用砂供需平衡、价格稳定的局面,满足全省各类建设工程用砂需求。南昌着力打造全省机制砂产业研发中心。依托江西省建筑材料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等科研院所及南昌矿山机械有限公司等先进设备厂商研发技术资源,加强对固废(采矿废石、尾矿、建筑废弃物等)制砂的应用研究,通过技术集成和整合,重点发展制砂机、破碎机、振动筛等关键装备,搭建机制砂产业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辐射带动全省机制砂产业创新发展。赣州以入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为契机,加大利用矿山采矿废石、尾矿、建筑废弃物等生产机制砂力度,推进机制砂产业资源循环化、生产绿色化发展,培育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为特色的产业链。宜春、吉安、上饶充分依托矿山资源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形成散装水泥-砂石-混凝土(砂浆)一体化经营格局,在保障本地区建设需要的基础上,为周边萍乡、新余、景德镇、鹰潭等河(湖)砂资源严重不足地区提供有效供给。九江、抚州河(湖)砂资源相对丰富,以河(湖)砂为建设用砂供应主渠道,适度发展机制砂作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