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法治网
用户登录 收藏 | 设为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矿业内参

龙岩市新型工业化暨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推进会发言摘录

时间:2024-05-07 06:33:10      作者:佚名    来源: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4月19日下午,龙岩市新型工业化暨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推进会召开,部署推进龙岩市新型工业化和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会上,紫金矿业集团、金龙稀土公司和新罗区、上杭县、武平县围绕相关主题作交流发言,今日予以摘录。

  紫金矿业集团:做强做优做大主业 积极延伸产业链条

  紫金矿业通过自主投资、合作开发、带动发展等形式,延伸拓展以金铜锂为主的下游产业链条,在龙岩本土打造和带动形成了千亿金铜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聚焦高端材料开发,形成千亿金铜产业链条。围绕黄金的材料属性延伸产业布局,形成了金矿开发、黄金精炼、稀贵金属材料加工的产业链条。围绕铜产业发展,以紫金山金铜矿为主要原料基地,在上杭打造年产40万吨铜冶炼企业,延伸布局铜精深加工产业链,并通过铜冶炼的副产品硫酸,带动形成锂电池材料产业链、磷化工产业链、氟化工产业链,以及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

  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布局打造本土新增长极。抓住锂产业发展机遇,形成了阿根廷3Q盐湖锂矿、西藏拉果错盐湖锂矿、湖南道县硬岩锂多金属矿、刚果(金)Manono锂矿“两湖两矿”格局。通过招商合作,快速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还与福州大学合作,在氨氢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技术先导引领产业发展,拥有中国黄金行业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并下设矿冶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与智控等研究单位。持续提升公司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坚持“低碳”发展,高标准推进紫金山金铜矿“碳中和”示范矿山建设,铜冶炼危废资源化利用取得有效进展。

  金龙稀土公司:把稀土产业做精 把产业链条拉长

  金龙稀土是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厦钨的控股子公司、省稀土产业龙头企业,去年,实现营业收入54.7亿元。

  构建现代化稀土产业体系。厦门钨业起源于山海协作,于2006年收购原长汀金龙稀土,依托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高起点发展稀土产业,已形成了从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稀土功能材料和科研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推动稀土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公司注重自主创新,拥有福建省稀土材料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和福建省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要产品稀土光电晶体和MLCC用粉体材料完全实现进口替代;高效分离稀土,高纯稀土氧化物材料满足国内高科技应用领域需求,实现进口替代;低重稀土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制备技术打破了日美专利技术壁垒;首创离子矿冶炼分离废水近零排放工艺,解决了氯离子阴离子排放的世界级难题;金龙稀土实现规模产出国内最高性能的磁性材料;采用世界首创PVD晶界扩散技术生产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同时,实现了中重稀土镝铽减量应用。目前,厦钨累计申请稀土相关专利达678件。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汀江计划”“稀望生计划”,引进高校拔尖人才,推行“同行计划”,挖掘行业高潜人才;健全公司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公司人才梯队建设,将公司人才培养管理与专业能力提升有效结合,相互牵引,逐步打造人才聚集平台。

  新罗区: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新罗区先后建成应急产业、工程机械、环保设备等产业集群,培育规上企业140家。

  强引领、促投资,培育企业动能“建链”。一是打造产业“强引擎”。制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系统规划,形成部门服务、龙头带动、链上发力的工作格局。二是凝聚招商“新动能”。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实行“链长”“链主”招商,提升产业链协调发展水平。三是释放发展“新优势”。抢抓政策机遇,探索“老区+湾区”“老区+特区”共建新模式,高标准打造北部新城产业平台,建成标准化厂房超过100万平方米。

  优服务、建平台,提升政府效能“补链”。一是加大助企服企力度。出台系列政策,鼓励机械产业落户。二是出台“1+N”人才政策。制定“1”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总纲文件,“N”套人才扶持政策。三是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依托国家级和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支持跨企业、跨行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

  聚资源、拓市场,汇聚产业势能“强链”。一是加强资源要素集合。以龙工为例,引进关键零部件项目,延链海特叉车等工程机械和配套企业100余家。2022年以来,培育超10亿元企业7家,5-10亿元企业2家,新上亿元企业6家。二是推动企业创新创造。开设创新创业、技能提升等八大主题“车间课堂”。三是助力拓展海外市场。成功创建“中国铸造之乡”“亚洲最大精密铸件生产基地”。

  上杭县: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 助力经济跑出高质量

  上杭县大力发展以锂电池、半导体、储能等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2023年实现产值263亿元、占全市62.8%。

  抓学习明方向,在发展浪潮中抢占先机。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持续加强对新兴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学习,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

  抓链条建集群,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新材料产业链群分两个方面:一是储能全产业链。完善从矿业到电池材料、储能电芯、储能系统及储能第三方服务的储能全产业链布局。二是半导体产业链。依托磷、氟化工产业基础,发展半导体及下一代半导体材料,引进落地一批半导体项目。

  抓融合促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化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创新“团队式”引才模式;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德尔科技、晶旭半导体分别获首届和第二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深化政产学研融合,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所深化合作,完成各类科技项目3000余项,超1000项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抓要素优服务,高效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创新交地模式,由项目业主推进场平工程;拓宽融资渠道,对新材料企业给予50%的贷款贴息支持,并视情进行“一企一策”扶持;实施专班跟踪服务。

  武平县:做好数字化转型谋篇布局 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武平县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推动“智改数转”,综合施策破解企业“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问题,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政策引领支撑。一是明确发展方向。把工业数字化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制定出台大力推进机器换工、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节能减碳发展行动等实施方案,分行业明确数字化转型方向。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创新开展“上云上平台”宣传推介活动和数字化转型活动,定期组织企业前往广州、厦门等地学习考察。三是落实惠企政策。按照“企业出一点、服务商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原则,严格落实数字化转型惠企奖补政策。

  强化企业主体作用。一是提升转型意识。组织企业开展数字化水平自评测和智能制造诊断,深化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认知和数字素养。二是培育重点企业。重点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快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三是打造转型示范。引导电信运营商、智能硬件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帮助企业开展网络建设、硬件改造连接和软件应用部署。

  优化数字生态保障。一是做优转型平台。加强与广州琶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口合作,持续深化“武平县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和“武平县显示模组及材料制造产业集群”建设。二是建强数字基础。实现5G网络从“通园区、进企业、入车间”向“联设备、拓市场”衍生。三是推动数据汇聚。借助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智力资源,策划实施全国首个县域新显产业大脑项目,赋能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原文链接:http://gxt.fujian.gov.cn/zwgk/xw/hydt/snhydt/202404/t20240423_643818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