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或成安徽首破万亿新兴产业
时间:2024-05-07 06:11:43  
  
作者:佚名   
来源: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在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上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经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姚凯介绍,2022年,本省装备制造业营收达9500亿元,2023年更是有望成为十大新兴产业中首个破万亿元的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安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
装备制造业历来是安徽省工业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该省装备制造业迎来爆发式增长,近5年年均增速15%以上。2022年,安徽装备制造业营收达9500亿元,居全国第7位,增速位居长三角、中部地区第一。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营收约4300亿元,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提高至45%。光伏装备位居全国前五,电工电气、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农机装备等行业位居全国第一方阵。2023年1-9月,装备制造业营收达8407亿元,同比增长21.6%,规上企业6124户,较2022年同期净增长711户,预计该省装备制造业2023年将成为十大新兴产业中首个破万亿元的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尤为突出。近几年来,安徽凯盛重工公司、海螺川崎公司成功研制出盾构机,填补省内空白。安徽合力生产的大型叉车、堆垛机、正面吊,适应基建、码头、港口需要,为国内许多重点工程采用。合肥合锻智能制造公司生产的大型液压机,为国内外提供了上百条覆盖件生产线;生产的机械压力机,可以一次成形制成车桥。安徽新诺精工公司生产的加工中心,2022年年产3000台,创经营收入10亿多元,在全国享有很高声誉。马鞍山博望区东海裕祥公司、中亚机床公司、中德机床公司等企业生产的大型数控剪板机、折弯机,历史悠久,近年来又创新发展,深受用户欢迎。天威保变 (合肥)变压器公司生产的大型变压器具有很高水平,为我国输变电行业提供优质装备。淮北市的淮北矿机公司、中芬矿机公司生产的煤矿洗选设备,畅销国内,出口国外。皖南电机公司、六安江淮电机公司生产的电机、高效节能,广泛用于多个领域。全柴集团大力发展国五、国六内燃机,为汽车、工程机械、农机装备提供有力配套。
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众多零部件企业发展。如合肥长源液压公司、安徽协力仪表公司等主要为工程机械提供零部件,在合力叉车、合肥液压挖掘机等企业的带动下,这些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有的进入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的进入了工信部认定的 “小巨人”企业,从而增加了安徽装备制造产业经济总量。
多管齐下促进产业繁荣
安徽装备制造产业何以能如此快速发展?根据笔者调研,盖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领导重视,设立机构抓发展。安徽省委省政府及省经信厅对装备制造产业高度重视。省里设立发展装备制造产业专班,并要求16个省辖市也成立专班,集中力量抓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安徽省设立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金,设立母基金并通过参股设立母子基金,支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安徽省还支持成立协会。安徽省设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协会,并明确由安徽省机械行业联合会承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协会职责。全省16个市大部分市也成立装备制造产业协会,并明确了装备制造产业的七个重点行业,即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现代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医疗装备、智能成套装备。全省已形成行政部门主抓、行业协会协同、各市侧重、齐抓共管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生动局面。
采取措施,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一是加快技术改造。安徽省经信厅对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抓得很紧,积极争取并落实技术改造资金,指导企业加快技改进度。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一大批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企业都进行了技术改造,扩建了厂房,增添了设备,加强了信息化管理,有的还采取了5G技术。提高了企业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是组织产需对接和技术交流,促进装备制造产品尤其是新产品推广应用。近年来,省经信厅先后召开工业机器人产需对接会、煤矿机械产需对接会。省机械联合会每年举办一届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对推动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研发机构建设。截至目前,全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创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5个。近年来,每年都有一大批装备制造企业获得安徽省新产品、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安徽工业精品。提高了装备制造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能力。
优化环境,扩大 “双招双引”。近年来,安徽省出台了多个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 “双招双引”,吸引了国内尤其是长三角的省市企业来皖投资办厂、入驻兴业。在马鞍山博望区、宣城市经开区、安庆市经开区、合肥经开区、芜湖经开区等工业园区,都有外省的企业生产经营。这些企业的入驻投产,带来了新的产品和技术,增加了安徽装备制造产业的经济总量。
强化自身,增强研发和创造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发展装备制造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安徽许多企业重视强化自身,加强研发能力,研发投入一般在经营收入3%以上;加强人员培训和吸引人才,提高研发能力和水平。一些企业还积极开展产学研,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从而加快了产品开发和新产品产业化。
原文链接:https://jx.ah.gov.cn/sy/mtgz/1490567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