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工业化、城镇化仍在发展过程中。因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不可一蹴而就。
碳达峰碳中和的深层问题是能源问题,能源转型是实现“双碳”的根本保障。众所周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比高。要减碳,必须在能源领域降低煤电比例。在用电总需求仍较快增长的情况下,减少煤电,就要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而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煤电仍是主力调节型电源。因而,实现“双碳”不是简单地退煤,而要实现“多能互补”,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进而建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低碳绿色电力系统。这一过程中,科技创新无疑是关键一环。
首先,通过科技创新,可突破若干支撑碳达峰的关键技术,探索支撑碳中和的颠覆性、变革性技术。比如,明确碳汇机理,形成碳源汇监测、核算的科学方案,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通过科技创新,可大力发展新能源,逐步提升新能源总量比重。可通过开展低成本高效率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以及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等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安全可靠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提供支撑。
同时,通过科技创新,还可实现煤炭等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例如,结合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煤电同样有望实现零碳排放。开展煤炭清洁燃烧与灵活发电,煤与生物质、光热、新型储能耦合发电等关键技术攻关,助推煤炭产业链清洁化转型。
可以说,高水平的“双碳”科技创新就是未来新兴产业的主导。要以解决关键核心科技问题为抓手,促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为我国“双碳”目标高质量实现提供有力支撑。(徐达)